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清理整治秩序专项行动。 2025年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整治,查处一批违法案件。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侵犯劳动者工作权益的典型案例,曝光了人力资源市场上各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提醒劳动者增强防范意识,谨防工作陷阱,权益受到侵犯应立即举报。 1、北京市某人力资源公司擅自从事就业中介活动案。案件主要事实:2021年1月19日至2025年5月5日期间,北京某人力资源公司在未取得《人力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招聘服务,并获取非法收益。处理结果: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网络招聘服务条例》和《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的规定,对北京市某人力资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违法所得9501元,并处罚款1万元。该单位全额缴纳罚款和没收,否认此前发布的信息,承诺依法依规从事职业介绍所经营活动,并于2025年5月6日申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警示说明:职业介绍所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从事就业从事代理活动,必须依法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求职者应选择具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正规机构。他们发布的招聘职位可以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查看和核实。二、北京某劳务派遣公司海淀分公司擅自从事北京劳务派遣业务案 案件主要事实:北京某劳务派遣公司海淀分公司依托总公司的劳务劳务经营许可证从事劳务派遣业务。总公司《劳务派遣业务许可证》于2024年4月7日到期。2024年4月8日至2025年2月8日,海淀分公司继续从事劳务派遣业务,构成未经许可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违法行为。结果:按照《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北京市海淀区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没收总公司违法所得279647.6元,并处违法所得三倍罚款。警告提示: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许可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加大劳动者维权难度,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北京某科技公司“招聘转培训”案例。案件主要事实:北京某科技公司发布招聘信息,推荐求职者到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计算机软件培训。完成培训和见面后根据要求,(北京)科技公司将代表学生向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处理结果:北京某科技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实际为(北京)某科技公司招聘学生。该招聘信息虚假,违反《人力资源市场暂行规定》的规定。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该单位处以1万元罚款。 (北京)某科技公司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等中介职业活动,违反了《人力资源市场暂行规范》的规定,构成未经许可从事中介活动的行为。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该单位处以罚款19000元。温馨提示:“招聘转培训”骗局利用了求职者对未来的焦虑、对行业的无知、对高薪的渴望。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遭遇“指控”,必须坚决拒绝并终止申请流程,保留相关证据并向招聘平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场经营管理部门甚至公安机关举报。 4、北京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未经许可举办民办学校(机构)案。重点案例:北京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行政批准,不具备职业培训机构资质,擅自培训健康管理师。非法招收学生并收取学生费用缴纳学费,违法所得金额980011元。结果: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对北京市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处以违法所得两倍的罚款。警示提示:非法培训机构往往以“有保障”、“快速启动”、“低价”为诱饵,教学质量低下,甚至卷款跑路,给学员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非法培训场所设备不达标,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危害学生生命健康。非法培训机构扰乱市场秩序,降低行业标准。如发现违法培训活动,应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继续清理市场环境。北京g新闻记者耿子野编辑张树静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