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当天,2025年京津冀“银发人”大型展示暨活动评选在北京老博览会揭晓。经过海选比赛、网上评审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名“银发纸模”(组)和30名“银发人”(组)。今年,活动首次增加了专项集体活动,为京津冀老年人提供了更大的表达自我的平台,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积极向上、晚年快乐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由京津冀老龄办、老干部局、北京市老龄协会指导,三大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今年,赛事首次增设“团体专场”赛道,共吸引2000余名选手(团体)报名,其中团体报名占比超过60%。一个经过海选、网上评审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名“银发纸模特”(组)和30名“银发人”(组)。在这群“银建人”中,有常年活跃在社区的红色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志愿者、文艺骨干。 80岁的“红色遗产大师”高山,30多年来捐资200余万元设立教育基金,传承父辈革命精神,诠释“银发是勋章,传承是使命”的行动;北京国粹文化艺术团将琴、棋、书、画、茶、武术融合在舞台上,让千年文化底蕴回归本土表演;天桥红舞鞋轮椅舞队以轮椅为翅膀,舞出坚韧与对生命的热爱。就像“斜线青春》中,京津冀地区还有一群多才多艺的“斜杠前辈”。宋大盛已步入盛年,但依然精力充沛,展现出永恒的歌喉;63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孟玉林,将时代主题融入手指,让“小毛猴”承载“京剧大师”马世臣的大情怀走进京京。 8岁的歌剧,风格一如既往,平均年龄60岁的天赐梁园舞蹈队,鼓点铿锵有力,充满活力;富伦福园合唱团的43名成员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了《孤独的河边找花》,让古典节奏占领了观众的心。丰台区老班子模范干部金秋艺术团再演上海现代风采tro服饰,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据了解,作为京津冀老年文化领域的品牌活动,“银发人”评选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十年来,该活动已吸引近万名老年人参与,评选出“银发人”300余名(组),成为民心协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化。辛静编辑